当前位置:首页 > 魅力城乡

河长制推进“河长治”大竹管水治水成效斐然

发布时间:2019-10-23 09:51:06    来源:西部生态环保在线    浏览量:   作者:文/王显秀 兰朝忠

       本网讯(文/王显秀 兰朝忠)大竹县强力推进河长制工作,扎实开展“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大行动,推动全县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9年,全县三类水体比例达75%以上,城市集中式水源水质达标率100%。连续3年荣获全市最严格水资源考核第一名。去年4月,代表四川省在西南片区河湖公园建设会议上交流发言;“河长制”工作经验在人民日报、中国基层网等媒体宣传推介。
       一是构建“联防联治”的责任体系。坚持党政领导负责制,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总河长,各县级领导任3座中型水库、11条主要河流县级河库长的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同步设立乡镇(村社)河库(段)长895名,成立“大竹县河长制工作管理中心”,聘请河长制义务监督员102名,累计开展巡河护河2.7万余次,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存在的水环境问题1200余个。统筹县检察院、公安、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住建、畜牧等部门执法力量,积极探索多部门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推动“分头治水”向“联合治水”转变。
       二是构建“常态长效”的治理体系。按照“一河一档、一河一策”的工作要求,扎实推进“3+11”河库专项治理。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禁养区249家养殖场(户)关闭拆迁,非禁养区1317家养殖场按照“两分离、三配套、一消纳”完成整改。投入资金510万元,推动45个监测断面和5个跨界断面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落地落实;投入1500余万元,积极推进河库管理范围划定,实现全县河库常态化水质监测,推动短期“突击治水”向长期“制度治水”转变。
       三是构建“建管并重”的工作体系。坚持把基础建设作为落实“河长制”、改善“水环境”的重要承载,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设施21.8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13个,加快建设12个。扎实推进土地滩水库河库连通工程、龙潭水库和黄滩河水域综合治理等重大项目,不断提升河流生态流量、改善河库生态环境。
       四是构建“依法打击”的执法体系。统筹公安、水务、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成立大竹县饮用水源联合执法大队,开展各类巡查130余次,处理水事纠纷和信访举报案件6件,立案查处违法行为7件。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和“红黄牌”督查制度,每年对“河长制”工作开展2次综合督查,对推进落实不力的河库长,向上级河库长作出书面报告,并承诺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由上级河库长约谈,对有关责任人严格问责,倒逼“河长制”工作责任落地落实。(文/王显秀 兰朝忠)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西部生态环保在线http://www.xibuhbw.com)"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概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其他问题,请联络本网编辑室,邮箱(投稿发至邮箱):1050326106@qq.com 联系电话:18608025729
2、凡本网注明"来源:西部生态环保在线"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西部生态环保在线。如转载,须注明"来源:西部生态环保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7日内与西部生态环保在线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出反映或更正。
4、如未在指定的时间内与西部生态环保在线进行有效沟通的,本网将视同为未曾联系,因此本网将不能给予答复、解决。
5、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西部生态环保在线的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及时向西部生态环保在线书面反馈,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和理由,本网在收到上述文件并审核后,会采取相应措施。
6、基于技术和不可预见的原因而导致的服务中断,或者因用户的非法操作而造成的损失,西部生态环保在线概不负任何责任。 7、凡是网上查询不到且持有本网过期工作证件的人员,利用本网的过期工作证件在外开展任何工作均属于其本人的个人行为,与本网无关。
责任编辑:青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西部基层在线 百灵环保网 人民日报社市场报网络版 巴蜀新闻网 四川微视新闻网 嘟嘟新闻网 星空观察网 翱翔文化建设网 众识网
关于我们  |  网站概况  |  法律顾问  |  服务条款  |  人员查询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网站声明  |  版权所有  |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1050326106@qq.com     电话:18608025729    0817-3786040
备案号许可证:蜀ICP备19010992号    川公网安备 51130402000057号
Copyright© 2019 西部生态环保在线 版权所有 四川吉祥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所有   指导单位:中国新闻传媒集团    技术支持:鸿达网络
本网部分内容转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是为了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问题请在七日内联系本网。